马伯乐 (1883-1945)

马伯乐的父亲加斯东·马伯乐(Gaston Maspéro)是一名著名的埃及学家,但是马伯乐并未子承父业,而是很快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作为沙畹的学生及接班人,马伯乐同沙畹一样,都是法国重要的汉学家,与他相似的伯希和也一直对他满怀敬意。

        马伯乐的父亲加斯东·马伯乐是一名埃及学家,1874年成为法兰西学院教授,马伯乐母亲是露易丝,她娘家姓巴吕埃·德斯图内勒·德康斯坦·德勒贝克Louise née Balluet d’Estournelles de Constant de Rebecque。青少年时期,马伯乐紧跟父亲的足迹,甚至还陪同父亲一道前往尼罗河两岸考察。他曾先后就学蒙田高中及路易大帝高中,并于1902年获得文学及法律学位。1905年,他凭借一篇题为《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财政》的学识渊博的论文获得了历史及地理的高等学位。

        但马伯乐最终远离了父亲所探索的道路,转向对中国及越南的研究。他的中文老师是声名显赫的汉学家沙畹(Édouard Chavannes)。1907年他获得东方语言学院的学位。同一年,他接受了位于河内的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的位置,并与兄长乔治·马伯乐(Georges Maspero)共同前往印度支那。乔治自1903年起就担任着远东学院的公务管理人员及通讯员。

        从那时起,他的田野工作主要集中在越南,包括安南历史和语言,但也涉及泰语和汉语。1910年,他在远东学院的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唐代安南都护府》的文章。1912年发表了《安南语历史语音研究:声母篇》(Études sur la phonétique historique de la langue annamite : les initiales)。在研究过程中,他还收集了大量的古籍,在过世以后,这批收藏被遗赠给亚洲协会图书馆。1911年12月10日,他接替伯希和,担任河内远东学院汉语教授一职。

        沙畹去世后,马伯乐于1919年12月24日被召回接任沙畹。1920年-1945年,他出任法兰西学院的汉文与鞑靼文、满文语言文学教席教授一职。他的教学工作让他有机会结交著名的汉学家,并且在终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与这些汉学家相知相惜。他对汉学的世界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他对中国历史的兴趣肯定也扩展到对丝绸之路的关注和研究上,并把他在这一方面获得认识和了解与他在中文语音系统类型方面所做的研究相结合,就此产生了1920年题为《唐代长安方言》的论文——这篇论文同样也是发表在远东学院学报上的。长安就是今日陕西省省会西安,在丝绸之路的时代曾经是唐朝的首都。

         1927年,他发表了《古代中国》一书。在他所有的学术报告及论文著述中,正是这本书在汉学界的读者群中留下了最为持久的烙印。在本书中,马伯乐为我们讲述了中国古代时期的地理、社会及人文概况。

        1935年4月1日在一个公共仪式上他正式成为金石美文学院院士,1942年他被选为1943年度金石美文学院副院长,1944年成为院长。在同一年,他和他的妻子遭到德国警方的逮捕,他们被迫分开并被遣送到了德国。马伯乐曾从他被关押直至去世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给他的母亲寄了一份信(日期为1945年1月26日),他在信中表示他的情况不错,他正试图维持同营人的士气,这一点要感谢他作为演说家和讲解人所具有的口才。但集中营的生活耗尽了他的精力,1945年3月17日,集中营解放前一个月,他不幸与世长辞。

Réduire l'artic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