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菲特里忒号(L'Amphitrite,1698-1703)
安菲特里忒,希腊神话中波塞冬的妻子,也是法国第一艘出使中国的海船的名字。继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之后,法国人也终于在这艘船的帮助下与中国直接展开了贸易往来。在十七十八世纪之交,这艘船还曾两次远航。
安菲特里忒号处女航的诞生
1689年3月6日,安菲特里忒号起锚踏上通往广州的远航之旅,然而故事要从更早的地方说起,因为这一传奇计划的诞生地并非法国,而是北京。1685年法国使团搭乘的前往暹罗的飞鸟号上还携带了六位欲往中华帝国都城的耶稣会士,其中包括白晋(Joachim Bouvet, 1656-1730)与洪若翰(Jean de Fontaney, 1643-1710)。几年后,渴望获得更多西方新知的康熙皇帝命白晋把更多的法国耶稣会士带到中国。1697年3月,白晋头顶“皇帝特使”的头衔回到法国。
船舶装备的故事
1697年4月,路易十四接见了白晋神父,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他对中国之旅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后来他渐渐地被说服了,因为这一远行象征着可能让中国皇帝最终皈依基督教的前景。可不管怎么说,耶稣会的神父并最终并未得到法国皇家海船的使用权。白晋也和法国印度公司进行了接触,但是印度公司对此犹豫不决,觉得这一航行过于大胆冒险,此后,白晋转向儒尔丹·德格鲁塞(Jourdan de Groussey),这是一位玻璃制造厂经销商。在蓬查特兰伯爵(Pontchartrin)的帮助下,他们购买了500吨位的安菲特里忒号船,并且迅速装载了大量的玻璃、法国的镶嵌工艺品、宫廷的肖像、挂钟、手表以及酒等货物。船上的一名海员《弗罗热的游记》有介绍了很多船上运载货物的情况及目的,还提供了大量关于航行路线及风向的细节。与弗罗热·德拉里戈迪埃(Froger de la Rigaudière)的游记相比,意大利画家吉奥·吉拉尔迪尼(Gio Ghirardini)的游记则更为形象,因为他记载了更多个人的体验。正如伯希和(Paul Pelliot)所指出的,由于缺少首航的书面记录,游记成为了解本次远行中国的细节的第一手材料。
安菲特里忒号1698年3月6日从拉罗谢尔出发,1698年11月2日抵达广州,尽管在通过巽他海峡时出现人员缺乏的情况,但旅途依然一路颇为顺利。然而船刚刚抵达广州,船的身份就出了问题。路易十四并没有授予安菲特里忒号皇家舰船的称号,目的是不与葡萄牙发生抵牾,可是白晋神父告诉船长拉罗克说完全相反。而船的身份究竟是商船还是贡船,对于船上运载的货物及纳税会造成很复杂的影响。最终船上所有货物得到了免税的待遇,送给宫廷的货物也顺利上路被运往北京。下货及上货耽误了不少时间,安菲特里忒号一直拖了14个月才于1700年1月26日从广州踏上了归程。
返程及第二次航行
1700年8月3日,安菲特里忒号回到了洛里昂,中国产品在南特的出售完全实现了远征时雄心勃勃的期待。丝绸获准在法国销售,返程船货中的181箱瓷器得到热卖,在法国引起了轰动。首航之后,安菲特里忒号立即被赋予了二次远征中国的使命,并于1701年3月7日出发。虽然说首航只是一次尝试,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可以在中国销售的货物,可是它为第二次航行带来了具有明确指导意义的信息,也让这两次航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两次航行具有很明显的共同点,比如它们都促进了法国在本地区的商业活动、帮助设立两个官方大使馆、两次航行中传教士都起到了文化中介的作用。就后一点来说,第二次航行中的洪若翰(Jean de Fontaney)神父起到了白晋神父在第一次航行的作用。在安菲特里忒号首次旅行之后,洪若翰神父回到法国,并为第二次远航的成行做出了贡献。萨瓦里·德布吕斯隆(Savary des Bruslons)在《商业通用辞典》(Le Dictionnaire universel du commerce)中记载了第二次远航从法国启程时所携带的货物的详细清单。但是这一次远航碰到了很多大麻烦(免税遭拒、断桅杆、丢锚以及不少的死亡人数)。这一次远航亏损了10万法磅,在商业上是一次巨大的失败。
在伯希和的眼中,安菲特里忒号启动了中法关系,也为整个18世纪十数艘法国船只打通了通往中国的航线。
图示文字:《远航中国》第三幕布景草图——蒸汽船“珍珠鸡号”,作者沙普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