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

L'étude de la Chine à travers les portraits des grands sinologues.

儒莲 (1797-1873)

在儒莲身上有两点很突出,这既是一位活跃的翻译家,也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他把自己的汉学活动推到巴黎所有重大学术机构的前沿,同时他在近四十年的时间中也主导了法国的中国研究。

戴仁(Jean-Pierre Drège), 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EPHE-PSL)荣誉研究主任

沙畹 (1865-1918)

沙畹52岁英年早逝。他曾被时人称作“本时代的首席汉学大师”。这一美誉并非言过其实,因为沙畹留下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大、质量高,而且研究涉猎研究领域极广(历史、艺术、铭文学等等)。

戴仁(Jean-Pierre Drège), 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EPHE-PSL)荣誉研究主任

雷慕沙 (1788-1832)

雷慕沙一直是法国汉学界公认的首位汉学家。他获得过医学学位,对当时人们有所耳闻但所知甚少的中国语言和文化同样兴趣浓厚。

罗曼·勒菲弗 (Romain Lefebvre), 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手本部前访问研究员

伯希和与敦煌

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一生共撰写了八百余篇学术文章,其写作形式富于变化,内容广博精深。尽管这些文章均完成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但其中的大部分仍是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印度支那、蒙古各国历史以及远至伊朗的中亚历史的基石。

蒙曦(Nathalie Monnet), 法国国家图书馆手写本部中国藏品负责人

马伯乐 (1883-1945)

马伯乐的父亲加斯东·马伯乐(Gaston Maspéro)是一名著名的埃及学家,但是马伯乐并未子承父业,而是很快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作为沙畹的学生及接班人,马伯乐同沙畹一样,都是法国重要的汉学家,与他相似的伯希和也一直对他满怀敬意。

罗曼·勒菲弗 (Romain Lefebvre), 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手本部前访问研究员

小毕欧 (1803-1850)

小毕欧(Biot, Édouard )最初学的是理科,之后还从事过铁路工程师的职业,然而突然之间,他改行转入了汉学界并成为一位多产的汉学家。他也是最早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史展开研究的专家之一。他是如何完成这样的转换的?我们也许可以从他的生平中寻找答案。

林力娜(Karine Chemla), 科学、哲学与历史研究室(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及巴黎狄德罗大学UMR 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