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四十景

点击阅读文献

圆明园从十八世纪建园起,就被看作中国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皇家园林远非休憩之所那么简单,其设计历来都承担着融天下于一身,特别是展现中华帝国于一庭之期望。

        相传康熙晚年时,有一天圆明园牡丹台前的牡丹开得正艳,正在赏花的康熙注意到他的一名皇孙十分敏捷得体,于是决定让他有朝一日继承大统。这名皇孙日渐成长,并于若干年后登基,是为乾隆皇帝。乾隆和其祖父及父亲一样,十分钟爱这座巨大的可以躲避紫禁城难耐酷暑的行宫。1738年,乾隆钦定制作圆明园四十景,并下旨绘制绢本彩色四十景图。四十景图于1747年完成,并呈圣上御览。这组题为《圆明园四十景》的作品画工精美,以极为细腻的工笔表现了圆明园内极富诗意的建筑、植物和景致,上书乾隆御诗。

         乾隆御诗交由工部尚书汪由敦(169-1758年)书写。两位如意馆的宫廷画师合作完成绘画部分。沈源(活跃于1740年前后)负责建筑部分,他用精细的笔触表现了亭台楼阁和园林的细部。唐岱(1673-1752年)负责绘制他所擅长的山水风景。这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中富有代表性的界画(人文建筑)和山水(自然风光)风。专家们从这组作品中还发现了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乾隆时期,清代宫廷中任用了不少耶稣会士。这些传教士们从十七世纪起就开始向中国文人介绍了西洋画法。起初,四十张双开册页分为两卷,各用两片硬木木板包装在一起。如今,所有册页均集在一起,保存至今的木板只有两块。

        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四十景》于是成为对这座“万园之园”最真实、也是最激动人心的见证与再现。其实,早在十八世纪后二十五年间,西方国家就已了解到这组作品的存在,并曾予以仿制。真品被一位法国军人从圆明园中窃走。1862年,这组作品由当时的帝国图书馆从一位巴黎书商手中购得。图书馆将其纳入当时的书画部远东藏品系列,成为其中的一件珍品。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他那封写给巴特勒上尉的著名的信中对英法联军劫掠这座艺术杰作的暴行予以严厉的谴责,他以富含诗意的笔触写道:“……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的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圆明园四十景》为我们描绘的正是这样一番景象。

        2015年,中国上海远东出版社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对《圆明园四十景》进行原件再造。

参考文献

《圆明园》(Yuanming yuan : le jardin de la Clarté parfaite),作者:邱治平,巴黎Les Éditions de l'imprimeur出版社2000年出版。

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2004年3月16日至6月20日举办的《笔下帝国:中国五世纪至十九世纪书画展》纪念册,2004年第133期。

Réduire l'artic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