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地图

点击阅读文献

《海军航道测量局馆藏集》介绍的是其古藏品中91张1667至1801年间欧洲绘制的中国沿海地图,覆盖了海南岛到宁波间的中国海域。

        海军档案的归档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柯尔贝尔(Colbert)的时代,但是直到1720年,“海军地图、平面图、日志及回忆录总局”才正式成立。总局最初负责收集保存全世界沿海地区航道相关文献,1737年以后,也开始承担新海图的制作工作,1774年总局更获得全法新海图制作的垄断权。1947年,其任务及藏品的继承者海军航道测绘局把224套1800年以前的地图存放在了国家图书馆的地图及平面图部门,这224套地图册代表着各个沿海大区,地图总数近15000 份,均按时间排序存放。在这批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沿海城市平面图、沿海区域的划分、航船航线、海上战斗场景、海流图、河流入海口地形图、海岸及海岛的草图与视图、世界各地的海图等内容,不仅对认识海军史、航海史、海洋开发史、绘制航道的技术史及地图重建的历史至关重要,对研究政治史、殖民史、管理史及军事史也具有重要意义。

       航道测绘局的第179套地图册收藏的是中国海岸的地图,共91张,分别绘制于1667年至1801年间,覆盖了海南岛宁波间的中国海域。值得一提的是,地图册中有数张绘制在羊皮纸上的波特兰海图,大多来自荷兰和英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是近现代史上欧洲人开始登陆中国的省份。早在十六世纪五十年代,上川岛就迎来了第一批意图在此定居的葡萄牙人——1552年,圣沙勿略(saint François Xavie)就是病逝在上川岛上。1557年葡萄牙人获官方批准,定居澳门港,也让此处迅速成为繁华的贸易中转站。17世纪时,荷兰航海者也试图在此扎根(如台湾、广东、福建以及厦门岛),但是终以败局告终。尽管如此,荷兰人绘制的地图在整个欧洲得到发行,丰富了法国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了解。此外,从亚洲的耶稣会传教士的记录中,法国也获取了对这一地区更多的知识,而且传教士们也同样制作过一些地图。法国1698-1701年间组织的首次商业探险活动正是受到白晋(Joachim Bouvet)神父的影响。在远征的安菲特里忒号(l’Amphitrite)船上,航道测量工程师弗朗索瓦·弗罗热(François Froger)绘制了一系列地图,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及广州湾——对于西方人来说正式进入中国的大门的情况。当时(欧洲)船只停泊在黄埔港,那里的每座水岛被分给欧洲各国停泊。地图册中还有数份文献,包括一张波特兰海图,让我们可以了解一艘法国船只“坚固号(le Solide)”1711年至1712年在广州湾的活动情况。自1730年起,中法之间的贸易在印度公司的主持下扩大,印度公司的制图员以洛里昂(Lorient)为基地,为法国的航海员提供更为精确的航海所需数据。此外,18世纪末,英国继续他国与中国的交流,伦敦航道测绘局也为此制作了大量的海图。

Réduire l'article ^